其他
贫困生因无手机上网课自杀,“停课不停学”折射出哪些问题?
导读
在进行在线教学时,是否对学生家庭的上网学习条件进行过摸底调查,并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上网学习条件问题?或者根据学生家庭情况,调整“停课不停学”的教学方案?
但后续大量的治疗费用对于这个贫困户家庭来说依旧是沉重的负担,媒体由此呼吁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,积极给予帮助。
好心人的爱心行动,是令人感动的。这名学生因何自杀,也需要官方进一步调查。
如果确因贫困家庭没有智能手机,不能按时跟听学校网课而发生这样的悲剧,是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反思的。
在进行在线教学时,是否对学生家庭的上网学习条件进行过摸底调查,并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上网学习条件问题?或者根据学生家庭情况,调整“停课不停学”的教学方案?
此前,媒体曾把乡村学生到山顶搭帐篷听网课、在雪山顶找网络信号冒着寒冷听网课,作为“爱学习”的典型进行报道。
乡村学生们的学习精神和态度,固然值得肯定,然而,这些带有“正能量”的报道,却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,
教育部门、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时,掌握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了吗?包括有无智能手机,有无上网条件等等。
网上曾经流传出学校上网课的调查表,给学生的选项,有两项,一是“有”,二是“没有但可以想办法解决”。
也就是说,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“创造条件”也要上,而“创造条件”,是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,要么借手机,要么自己在家附近搜网络,流量费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李同学家庭也是有智能手机的,可是,只有一部,而家里有三个孩子,一个高一,一个初三,一个小学六年级,按照要求,都要上网课。
据媒体报道,“因为只有一部手机,姐姐和弟弟也要用,她能用的时间也没多少。一方面落下了许多功课,同时还要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。”
有人会说,教育部门、学校组织上网课,不可能考虑那么细,有些困难需要学生克服,而且有些困难,也不是教育部门能解决的。恰恰是这种思维,导致“停课不停学”的在线教学,遭遇简单化、形式化的质疑。
上海从3月2日起,面向全市学生上网课。但上海的做法,与其他一些地方要求教师上直播课,学生用智能手机或者iPad上网学习不同。
首先,上海市教委按照“同一学段、同一课表、同一授课老师”的原则,组织全市各学段、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,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。
也就是说,在线课是全市统一授课,并不需要各学校教师自己录课上直播课。
其次,这些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,包括有线电视和IPTV,共分为12个频道,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频道,除了首播外,还会安排重播。
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,可以通过电脑、平板(Pad)、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。还会在相关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下载。
听课后,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,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。
此前,首节试播课《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》已于2月25日播出,全市约140万中小学生和12万教师通过电视、网络等方式完成收看,部分师生参与了在线互动。
很多人认为,上海的学生不缺上网条件,可为何上海还主要采取有线电视和IPTV播出呢?这就是考虑不同家庭的情况。
只管上直播课,不管学生是否有条件上网,也不管学生上网课的效果,这就是形式主义。
考虑到初三、高三毕业年级即将面临升学,在延期开学期间“停课不停学”开展一定的在线教学是有必要的。
但是,必须做到在线教学的全覆盖,否则,会让缺乏上网条件的农村学生、贫困家庭学生产生更严重的焦虑感,
这要求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,整合利用好已经建设的有线电视系统、网络系统,把教育资源送到每个孩子手中。这也是检查乡村信息化建设工作(智慧乡村建设)真实成效的时候。
笔者注意到,被媒体报道的在山顶找网络上网课的学生所在地区,多年前就报道已经实现4G网络全覆盖,既然已经全覆盖,怎么恰好没有覆盖到这个学生的家庭呢?
延期开学的“停课不停学”,也是一面镜子,可以照出教育理念、教育思维、精准扶贫等存在的现实问题。
对于农村孩子,“精准”地开展“停课不停学”,需要从乡村地区的实际出发,整合已有教育资源,而不能追求一刀切的“在线”形式,要以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效果为导向,而不是形式为导向。
延伸阅读:
网传河南邓州女孩因无手机
上网课赌气服药
官方调查公布
认同观点,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